更新时间:2024-04-26点击:1848
今年4月25日是我国第全国第38个“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共同行动,接种疫苗,为全生命周期护航”,旨在加强科普知识传播,提高公众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理解和认识。
值此之际,由澎湃新闻发起的“全程『宝』护,早有准备”儿童预防接种科普活动正式落地,全国100家预防接种单位同步开启公益科普。本次活动通过生动、有趣的科普,深入浅出地向公众普及预防接种知识,提高及早全程接种儿童疫苗的意识,增强对联合疫苗的认知,守护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之路。
数十载深耕,“宝”护成效显著
婴幼儿普遍面临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,如百日咳、脊髓灰质炎、破伤风、白喉、b型流感嗜血杆菌(Hib)引起的侵袭性感染等,这些疾病可能引发重症及并发症,不仅危及宝宝自身健康,还会给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负担。因此,婴幼儿是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。
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,对保障婴幼儿健康至关重要。自1978年起,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,经过数十载深耕,我国免疫规划已获得显著成效。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%以上,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,脊髓灰质炎、白喉等多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存的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。
随着免疫防线逐渐筑牢,新的预防接种需求持续涌现。一方面,国家免疫规划的扩大,虽为儿童提供了更全面的免疫保障,也使儿童需接种的疫苗种类及剂次持续增加。儿童需要在2周岁以前接种疫苗约20剂次。这不仅考验着新生儿父母的时间与精力,更伴随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的上升,以及接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的增加。
另一方面,百日咳近年发病率“抬头”趋势明显,为婴幼儿健康带来隐患。随着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免疫的衰减,我国已逐步积累起大量的百日咳易感人群,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患者增多,成为婴幼儿患病的重要传染源。
聚焦接种痛点,助力预防接种认知提升
为促进新生儿尽早、全程接种疫苗,澎湃新闻在4月25日,发起了儿童预防接种科普活动,主题为“全程『宝』护,早有准备”。活动获得了全国100家预防接种单位的积极响应。
活动巧妙采用“宝宝视角”这一新颖且富有创意的方式,精准地聚焦于家长们普遍关心的接种时间、疫苗的保护效率以及接种过程中的体验等核心问题。同时,结合了一系列吸人眼球的展览以及设计精巧的海报,全面、直观地传递了关于儿童疫苗的相关知识。现场,许多带着孩子前来接种疫苗的家长纷纷驻足在展览前,积极参与互动环节,与孩子一同拍照打卡,以此纪念这场既有趣又富有意义的科普活动。
作为系列活动的其中一环,巨物“二月苗”于4月21日率先在上海街头亮相,以巡游的方式,为公众带来趣味科普,呼吁共同关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。不少路人驻足关注,与巨物“二月苗”合影,还有公众扫码进入科普专题页,深入了解更多与预防接种、联合疫苗相关的科普信息。
“二月苗”之名意在强调宝宝的2月龄,应尽早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力。2月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推荐众多疫苗的起始接种时间点,包括脊髓灰质炎和百日咳等。,WHO就曾呼吁应尽早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,建议首剂接种时间不晚于8周龄。
“以百日咳为例,越是小月龄的婴儿感染之后疾病负担越重。因此,对处于免疫空窗期的婴幼儿来说,及早、全程、高效地接种疫苗尤为重要。目前,中国大陆既有免疫规划的三联疫苗,也有非免疫规划的四联疫苗和五联疫苗可以供家长自由选择。”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表示,“秉持早接种早保护的理念,对于这类疫苗而言,联合程度越高,同时可预防的疾病越多,宝宝获益也就越明显。”
响应号召,为中国宝宝筑牢“免疫防线”
儿童健康对于家庭、乃至全民健康至关重要。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儿童健康促进工作。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明确提出,到2030年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‰,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‰。同时,《纲要》强调以预防为主,并提出应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,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,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在此背景下,如何简化免疫流程、优化排苗方案已受到诸多关注。面对这些新挑战,联合疫苗正尝试给出更优解。其应用不仅能为儿童及其家庭减轻频繁接种带来的负担,还能提高预防接种效率,缓解公共卫生系统的压力,有效推动我国继续扩大免疫规划的目标实现。
“目前,我国非免疫规划疫苗整体覆盖率仍有提高空间,这类疫苗对于疾病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,尤其对婴幼儿的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,而公众对此类疫苗认知有限是制约其应用的因素之一。”曾玫教授表示,“当然,共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社会教育来实现。期待未来在这一领域有更多公益科普活动,帮助公众提高疫苗认知、增强预防接种意识,为中国宝宝构筑全面的免疫‘宝’护防线,也助力我国‘预防为主’的战略落到实处。”